Skip to main content
 主页 > 沟通技巧 >

构建有效的组织内部沟通机制

2009-06-24 08:00 浏览:
  随着国内企业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张,组织机体日益庞大。为提升组织的有效运作,国内企业虽也在不断调整企业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力图压缩管理层次,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但很多企业还是忽略了构建高效执行力的重要一环——内部沟通机制。现实情况是,诸多中国企业要不就是文山会海的文牍主义,要不就是从上至下的鸦雀无声,沟通机制的不畅直接导致许多企业反应迟钝,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灵活性和决策效率。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中国企业在这个重要环节上的差距?如何有效化解?
  一、中国企业内部沟通存在的普遍问题
  造成国内企业内部沟通不畅的原因多样,不仅仅是沟通技巧的缺失,而是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咨询及企业工作经验,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1、传统文化环境——潜移默化
  虽然在商业化的洗礼下,国人的传统文化意识日渐淡薄,但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传统思想、意识、习惯还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就如在交流上,中国人讲究的是“讲者有意,听者有心”、“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微妙境界。反映在企业内部就是领导对某些事情发表意见时,往往是蜻蜓点水式的,能否把事情做到位,完全靠下属超凡的领悟与会意能力,一旦把脉不准,结果往往就是谬以千里了,严重的可能就是饭碗不保。
  2、职业语境缺失——标准模糊
  到今天为止,中国仍然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职业化环境。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企业在真正市场化的环境中运作时间较短,对市场化的运作标准、术语等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另一方面国内MBA教育的发展水平较低,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职业语境系统。造成国内企业在内部沟通及外部交流上呈现鲜明的特色,不仅有对外沟通上的隔阂,而且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单位之间也对一些关键用语的标准不一,需要多次沟通谋求统一,成本巨大。
  与国内企业相对应的是跨国企业,它们多年的市场运作环境及成熟的职业语境造就了其内外部的统一沟通标准,比如无论在一家食品公司担任CEO,还是在一家金融企业担任CEO,他的工作范畴、内容基本是比较确定的,而且在与下属沟通时可以遵循基本相同的准则,上下级之间对商业用语的理解不会出现大的偏差。比较现成的例子就是IBM的郭士纳,他历任美国运通(金融机构)、纳贝斯克(食品企业)、IBM(IT公司)的CEO,并没有出现因行业变换而在沟通上出现较大的问题。
  3、高层领导权威——一言九鼎
  国内企业壮大往往离不开一个很有能力的创始人,他们对于资源、机会的把握是企业在创业期获得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这也往往奠定了他们在企业中的崇高地位。在企业进入稳定发展期后,由于忌惮于这些强势领导人的领袖地位,各级员工往往是唯马首是瞻,对于他们的言语唯有听从的份。如果再加上一些领导本身比较强势,现象就更严重,大家的主要心思都放在揣摩老板言语背后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