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主页 > 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

科学发展演讲稿——构建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

2009-04-09 08:00 浏览: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通篇贯穿一个主题,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向全党全国人民突出强调:“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长期探索、曲折发展的一大根本理论问题,是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大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教训,把握当今时代主题和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第一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思想,进一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增添了全新的深刻内涵。
  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事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源泉。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创新了毛泽东同志的兼顾思想,毛泽东同志在实践上的兼顾思想是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的萌芽。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并且明确提出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要军民兼顾、公私兼顾。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就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回答展开的,科学发展进一步科学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社会和谐理论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增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内涵,使我们的目标更加具体清晰。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坚持发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必须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必须构建和谐文化,以和谐文化促先进文化建设;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要科学发展,并且只有在和谐的发展中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