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主页 > 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个人心得

2009-07-08 08:00 浏览:
  党的十七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为新形势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加强和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根本在选人,要在建立完善选任机制上求突破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实践证明,选好一个“领头雁”,配强一个村党支部班子,就能致富一方百姓、搞活一方经济。近年来,峰峰矿区区委全面引进竞争机制,在选拔形式上按照“四强一公认”(宗旨意识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化解农村矛盾纠纷能力强、群众公认)标准,通过“两推一选”(党员推荐、群众推举、党内选举)切实选拔好农村党组织书记;在选拔范围上不拘一格,广辟“才”源,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界限,注重从新经济组织业主、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军人、回乡青年、镇企业员工中培养选拔村支书;在选拔条件上坚持从思想上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两个方面来把关,注重选拔“一好双强”型农村党组织书记(政治素质好、领富能力强、协调本领强)。全区148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中“两推一选”率达到100%,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一人兼”的有51人,“一好双强”型农村党组织书记比例达到97%,其中私营企业业主党员回村任党组织书记的13名。同时,为建设一支能够担当新形势下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任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区委通过个人自荐、群众举荐、党员推荐,综合考评、组织考察等“三推两考”模式,对农村后备干部人才进行培养选拔,全区9个镇148个村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库。目前,全区各镇结合自身实际,把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先进模范、致富能手、企业骨干等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并按照村级“两委”班子主要干部1:1的配备比例,共选拔379名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青年人才纳入了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并在区委组织部记录备案。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在培养,要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上下功夫   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峰峰矿区区委始终把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措施来抓,努力把培训效果转化成为农村党员干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能力。一是建立远程教育体系。区委积极整合教育资源,采取上级补、地方筹的方式,争取资金50余万元,相继建立区中心管理平台1个、镇村终端接受站点157个,村村配备了机顶盒、宽带猫盒和电视机等硬件设备,区、镇、村三级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网络日臻完善。二是强化岗位培训。针对换届后部分党组织书记经验欠缺、情况不熟悉、能力尚待提升的具体情况,区委举办了全区农村党组织书记及农村干部任职资格和岗位素质专题培训班,去年以来,累计培训1923人次,有力提升了农村党组织书记和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致富、领富本领。三是择优外出参观学习。区委选派部分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到华西村、石家庄参观学习,回来后通过开办座谈会、报告会等方式介绍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开阔农村党组织书记视野,明确农村发展方向。四是创新班子培育方式。上挂锻炼,定期选调部分农村“两委”成员到镇党委和政府相关科室进行跟班学习,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异地交流,定期安排相对落后村的“两委”成员到先进村进行参观学习、实岗锻炼。去年以来,在区委组织部统一安排部署下,累计派出56名农村“两委”成员到镇机关、先进村学习锻炼,切实增强其带领集体发展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在抓典型,要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有创新   开拓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关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用创新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善于抓住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这个重点,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工作模式和常规运作方式,不断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基层实际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使基层组织建设体现时代性,赋予创造性。为此,一要抓典型示范。区委每年评选出10个“红旗农村党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努力打造一批农村基层党建品牌,以品牌的先进性带动广大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创造性,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农村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二要抓后进整顿。区委围绕“班子建强、问题解决、基础夯实、经济起步、群众满意”的目标,对全区倒排出的10个问题最多、难度最大的后进党组织,采取“区级领导分包、区直部门帮扶、镇党委直抓”的办法进行集中整治。截止目前,全区共协调解决资金120余万元,配备、捐献办公桌椅50余套,铺垫、平整道路5000余米,清理垃圾100余吨,一大批关系群众吃水、用电、行路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区委通过抓实后进支部转化,以点带面,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   三要抓载体创新。区委深入探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有效开展的方式方法,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如:在全区各镇村党组织中开展争“十星”创“五好”党组织活动,对照镇、村“五个好”标准把各项党建工作梳理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基层党组织“星”级管理,达到了党建工作规范性、系统性、实用性、科学性的目的;在全区镇村推行党员党内关怀服务机制,对全区党员进行分类管理,鼓励创业型党员,培养家园型党员,关注弱势型党员,构建区镇村三级党员服务网络,使广大党员都能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不断增强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推行了“三述三推”工作机制,即建立健全农村党支部书记党建专项述职制度,推行支部书记待岗制,建立村委会主任向同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述职制度,推行村委会主任问责制,建立党员向党支部述职制度,推行党员公开承诺制,进一步落实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开展村企共建活动,即以党建工作为纽带,在行政村与非公企业之间、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之间架设起桥梁、搭建起平台,实行村企联姻,结对共建,有效破解村集体面临的资金投入不足和企业党建工作基础薄弱等问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保障是基础,要在建立健全激励关爱机制上出实招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区委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突出以人为本,把建立健全激励、关怀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机制放在首要位置,既保持了农村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又激发了农村干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起农村干部党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一是收入有保障。建立稳定的收入保障制度,既是调动村干部积极性、增强岗位吸引力和村班子稳定性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中央要求、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的具体体现。2005年以来,区委建立了村干部“基础工资+级差工资+绩效工资+奖励工资”的结构补贴制度,在工商银行为每位农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办理了个人银行帐户,每季度发放一次工资,各村干部持银行卡就可以到工行储蓄所取到工资,平均月工资达到371元,实现了由过去村干部补贴年终一次性发放,到现在银行卡发放的历史性转变、极大地保障了村干部的所得利益。截止2008年3月,全区148个村共发放工资230余万元,惠及农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232人。   同时,2007年3月份区委组织部研究出台了《关于落实农村干部工资发放奖惩制度的实施意见》,规定对受到国家、省、市级年度表彰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直接发放奖励工资,对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严重警告处分、撤销党内职务,**评议考核确定为基本称职的、不称职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酌情减发或停发基本工资,进一步调动了村干部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年以来,区委组织部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共对4名农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予以现金奖励,对7名收到警告、严重警告处分的农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减发了工资。二是干好有希望。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考录镇公务员工作的有效途径,对政治素质、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通过合法程序,积极推荐他们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截至目前,全区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共316人。加大对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的表彰奖励力度。今年“七一”区委命名表彰1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在区电视台开辟专栏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宣传,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在全区基层党组织中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三是退后有所养。区委按照“在职参保”的原则,为连续任职十年以上的现任农村党组织书记办理了养老保险,区财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一次性投入23.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共为27名符合条件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办理了农村养老保险,切实解除了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