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主页 > 演讲技巧 >

包容关系的近义连缀四点

2009-06-24 08:00 浏览:
  所谓近义连缀,即义近词语的一种特殊反复与组合形式。谁都明白,同一词语的反复述说,是说话和演讲的大忌,而近义连缀却不一样,它通过义近的词、词组、句子等的穿插连缀,既避免了简单重复的弊端,又达到了增强演讲辞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目的。
  一、以并列式的连缀来增强表现力围绕一个概念或语义,以义近的词语的连缀表示出来,逻辑上呈现A+B+C的并列结构关系,这就是并列式的近义连缀形式。如果我们需要强调某个概念、渲染某一情景,都可以运用这一手段,以增强演讲的表现力,给观众以强烈的印象。帕特里克·亨利的演讲辞就使用了这种形式:“我们已毫无退路,除非甘愿忍受屈辱与奴役,囚禁我们的锁链已经铸就,波士顿草原上已经响起镣铐的丁当声。”
  显然,亨利口中的“锁链”与“镣铐”,在演讲辞中都是囚禁物,即殖民统治的象征,演讲者将其连缀起来,构成一种复沓回环的音节美,极具表现力,也就增强了演讲的鼓动性。
  当然,三个以上近义短句的连缀更像排比,由于使用的是近义词语,其语流也更加顿挫铿然,因此也更富于表现力。苏加诺的《印度尼西亚控诉》的演讲辞中有这样的句子:“由于目前的牺牲,将来的日子就会比以前的全部伟绩更加光明,更加灿烂,更加光芒四射。”
  此处的“光明”“灿烂”“光芒四射”三个词语连缀,平行并列中却起到了回环往返、铿然有声的渲染作用,对增强演讲的鼓动性起了很好的作用。
  二、以对比式的连缀来增强表现力一般说来,对立的事物才形成对比,但是,在一些特殊场合,义近的一对对词语连缀,也能产生某种对比的效果,这就是A=B=C式的近义连缀形式。如果我们需要在演讲辞中表达强烈的感情,给听众以强烈的震动、警醒,以这种手段来结构语句无疑是一个方便的捷径。歌德在《莎士比亚纪念日的讲话》中有这么一个语段:“当然各人按照自己的尺度(走路)。这一个带着最结实的旅杖动身,而另一个却穿上了七里靴,并赶过前面的人;后者的两步就等于前者一天的行程。”不用说,“旅杖”也罢,“七里靴”也罢,都是帮助人行走的工具,在这一点上,二者是中性的、近义的。然而,当歌德将二者分别作为庸庸无为者与跋涉不止者的象征时,二者在不同叙述句中,便获得不同的比喻义,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是颇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的,因而能给人以深刻印象,起到警醒作用。
  三、以递进式的连缀来增强表现力义近的一组词语中,常常在语义语音上有广狭轻重之分,利用这种同中之异,可以按一定顺序把它们连缀成逻辑上的递进关系,即A—B—C的形式。如果我们需要使演讲辞富于声势、气势,达到长江一浪高一浪的效果,可以采用这种近义连缀形式,以收到步步推进、层层加深、一气呵成之效。玻利瓦尔的《在国民议会上的演说》就使用了这种手法:“原先的法律是古代与现代一切专制主义的有害残余,要让这座丑恶的大厦坍塌、倾倒,连它的废墟都搬掉,由我们来建造一座正义的宫殿。”由“坍塌”到“倾倒”,到最后“搬掉废墟”,在近义词的层层递进中,加强了语势和力度,具有动态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