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主页 > 教师演讲 >

一位高三老师的教学笔记:对一次月考的反思

2009-11-18 08:00 浏览:
  自从进入高考备考以来,已经举行了几次月考。几次月考,虽然各有得失,但从学生的得分情况上看,并没有收到一次比一次好的预期效果。每一次考试结束,所做的,无非就是叫学生将试卷打开,对对答案,然后叫学生各自纠正错误。以致在应试方法上的有些失误总是跟以前有着“惊人的相似”而不能加以克服。之所以会这样,原因之一,恐怕是与教师在教法上没有认真反思,痛定思痛有关。细细想来,如果只注重考试结果本身而不注重考后的总结反思,次数考得再多,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也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上次月考之后,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发现有不少实在性的东西确实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文言文的复习应试问题。
  在指导学生做文言文阅读题时,我们往往会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应该让学生明白,在阅读原文时,没有必要把每一个字都读懂,而我们强调得最多的是,在没有读懂原文之前就做题,准确率不会高。于是,学生会把太多的时间投入到阅读理解这一环节上。事实上,由于时间有限,加上学生自身有限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把每一个字都读懂。那怎么办做才更妥当?回答是,只须快速浏览一遍,知其大意就可以做题了。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在做题时要特别注意从“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的那道题中去寻找突破口。
  例如:上次的月考中,文言文阅读的第10道题是: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答案有四个选项,即A.蔡邕侍奉母亲极为孝顺,他的母亲曾卧病三年,蔡邕连续七十天没有脱过衣服,也没躺下睡过觉。B.熹平四年,蔡邕与杨赐等人奏请订正《六经》中的文字。灵帝批准后,蔡邕派人把经书雕刻在石碑上,让晚生后学都来寻找经书中的错误,以便集思广益,结果应者云集。C.董卓的门客想让董卓尊比姜太公,称为尚父,于是董卓向蔡邕问计,蔡邕义正严词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D.蔡邕其实并未依附董卓,只是感念董卓的知遇之恩,但却被王允夸大罪行,致使一代大儒惨死狱中,也给汉史研究带来重大损失。正确的一项是D项)。解答此类题,一要注意总体阅读,整体把握。二要注意抓住主干。三要注意辨析差异,排除干扰。四要注意坚持将答案放回原文查对,这是关键。依据这几条答题原则,我们不难看出,A.不是“没有脱过衣服”,而是在交替时换衣服。B.并非为了“让晚生后学都来寻找经书中的错误”,而是为了帮他们纠正错误。C.蔡邕并非“义正严词”。供选择的四个选项,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该篇选文的内容,虽然只有一个选项表述完全正确,但其他选项也不是全句都与文章的内容无关,与原文出入的,不过是某一个关键词而已。也就是说,只要对这四个选项中每一项的内容都做认真领会,做其他题时,就会迎刃而解。如果说,快速浏览一遍之后,对文章的内容还只是一知半解或模棱两可的话,那么,通过对四个选项的领会之后,一切都会变得明朗化起来。特别是做翻译题时,所选的翻译句,意思都会与选项中的内容息息相关,这叫一通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