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主页 > 名人演讲 > 文娱名人 >

于丹师大昆仑名师讲坛演讲稿——阅读经典 感悟成长(6)

2012-08-18 08:00 浏览:

  中国人讲究破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其实我从小就喜欢走,从中学时我就到处跑,这么多年一直到现在,来你们学校之前,我还去了一趟喀纳斯。我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走到世界所有地方的可能性,因为人是在这些地方酝酿他自己的见识,而且看见了不同的生命坐标。
  到喀纳斯的第二天一清早,我爬到了禾木镇的山顶往下拍禾木的晨雾,我相信新疆的孩子都非常熟悉那里的风景。在山顶上透过红色、黄色的丛林,去拍禾木镇袅袅升起的炊烟,那个时刻我充满了感动,因为我看见一户、两户人家的炊烟升起来了,渐渐的十户八户炊烟升起来了,渐渐的,禾木镇宁静的上空图瓦人的炊烟连成了一层薄薄的晨雾衬着那些姹紫嫣红,牛出来了,羊出来了,牛步履从容,老牛带着小牛,那个肥硕的大尾巴绵羊摇摇拽拽地往外走,这一切都出来了。那一刻我就在想,我在北京每天这个时候会看见什么呢?会看见二环路堵车了,三环路堵车了,每条路上堵的都是西装革履等待上班的人们,人们堵在路上就觉得很愤怒,就觉得自己的时间耽误了很可惜。于是,伸出头来骂的也有,拍着车门叫的也有,不停按喇叭的人也有。其实这一幕是太多太多大都市的生活,但是在禾木你能够看到什么呢?禾木这个地方真和睦,你能够看见有那么多的牛羊、植物在分享着这个世界的资源,有那么多的炊烟,有那么多的生命。
  其实我去过很多地方,经常会有当地的人介绍说:你去参观一下我们的遗址吧!你去看一看我们什么地方的化石吧!那也很重要,我当然也会去看,但是我不会有这么深的感动。人心的感动的确与生命相关,只有这些炊烟底下忙碌的人家,只有那些漫步山野的牛羊,只有那些蓬勃的姹紫嫣红的植物,它在提醒我们世界上不仅仅是我们这些都市忙碌的人唯我独尊,还有这么多的生命在跟我们分享,我们因为这个世界的平等、宁静和丰富多彩而心生敬意。
  大家知道在《礼记》上有这样一句话。多么古老的东西,今天跟你们说《礼记》你们会觉得诗书礼乐都是孔子时代的主张,那都已经过时了吧。在《礼记》上说过一句人跟天地之间的关系,“地载万物,天垂象”。大地承载着万物,山川要变颜色,一切生命都在大地承载着,但你以为只有大地吗?“天垂象”,天象跟大地相呼应,人们是“取材于地,取法于天”。人获得的材物、材料都从大地上而来,我们的衣食住行是取材于地,特别是在秋天,可是天空的法则告诉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再好的东西不能穷奢极欲,不能坐吃山空,不能斩断它可持续发展的链条,必定“留得青山在”,你的子孙才能有柴烧,我们要“取法于天”,来节制地“取材于地”。礼记上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是以尊天而亲地也”。尊天亲地这四个字是一种基本的感情,就是尊敬苍天,亲近大地,对天要有敬畏之心,对地要有爱护之情,敬天我们才会尊重规律,爱地我们才会保护地球,《礼记》那个时代不知道什么叫低碳,也不知道什么是环保,但是它说出了中国人的一种情怀,叫做“尊天而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