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主页 > 名人演讲 > 文娱名人 >

于丹师大昆仑名师讲坛演讲稿——阅读经典 感悟成长(2)

2012-08-18 08:00 浏览:

  大家在新疆师大,这应该是一个全疆排名非常优秀的大学。我们这里有最好的一些设备和这样一些讲坛。但是大学究竟是干什么的?所有这一切是为的让我们孕育一种什么样的人格?大家都知道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校长曾经说过一句话,“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楼有多高这不是最重要的,要看有多少大的思想。我认为一所大学就要有大人格、有大胸襟、有大气魄、有大的眼界,这一切才是大学之大。一个人从小长大,走到大学这个阶段的时候,就要走到社会上去了。工作后,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说某某人有局限性。何为局限?局限就是一个人格局太小,所以为其所限。大家都知道下棋时,在一个棋盘上歩局最重要。一开始拥有一个大格局,以后就不会为其所限。所以怎样在大学里给自己一个大格局呢,带着这个格局再去走世界上的千山万水,你就能够去谋篇,就能够去摆布自己未来的理想。所以我想在西部、在新疆这样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风物之中去锻造和酝酿一种真正雄阔的大人格、大气魄,这应该是我们的大学时代真正该完成的。
  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会有很多的机会,但是我们同样有很多的压力和焦虑。怎么样去面对这个时代机会,怎么样去应对这个时代的挑战,这就看你在大学的时候能够带走什么,你自己从这片文化里面能够吸取到什么叫做精神的力量。
  我想跟你们分享一下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在西部到底了解了什么?我自己的心中,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感动?我最早来新疆的时候,其实是因为知道西部有很多传奇,所以就和几个同学相约结伴而行。那时候,几百块钱就是可以闯新疆的。记得我当时只带了二百块钱。一路上我们就坐着火车一站一站的走。在进新疆之前我们在偏僻的柳园站下车,去探访过一个地方——敦煌莫高库。那是我第一次来闯大西北,在炎炎的八月里,眼前一片枯黄的大漠,那种情形真的是激动人心。在黄色的大漠映衬之下,你能看到西北的天空有多么蓝。每天我们都在敦煌莫高窟的洞里流连忘返,听解说员在讲那些洞里每一个石窟的画像。石窟每天关得很早,下午四点半以后就关了。八月天,每天到晚上十点钟的时候自然光还没有收尽。我当然就很想进沙漠,所以每天我都说我要进沙漠,但是我那些师兄们就特别不屑地跟我说,“你现在不能进去,沙漠里有好多危险,等到哪天咱们看完了这个洞,找一个早晨咱们再进去。”但是有什么危险呢?其实也没有跟我详细说。我那些师兄呢,每天背着摄影包去摄影。他们就觉得我是一个小孩,没有人爱带我,他们经常会洗一盆大白杏,把我一个人往屋里一搁,说你自己在这吃杏啊,乖乖地等着我们回来。我每天就在想为什么不能进沙漠,天还这么亮呢,去沙漠到底有什么可怕呢?后来我想他们可能是怕沙漠里会天黑。我就去找了那个讲解员,她有一个特别大的手电筒,装好几节大号电池,我说,“你能借我手电筒用用吗?”。那个小讲解员也就真不知道危险,就把手电借给我了。回来以后,我发现自己装备还很全,就捏了一把英吉沙短刀,带上一条毛巾,斜跨着一壶水,背后背着那个大手电筒。记得当时我穿着一条牛仔短裤、一个纯棉小背心,戴着一个大草帽,太热了,所以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进沙漠了。临走的时候,我给师兄们留了一个纸条,“你们别担心,我带手电了。”我当时真的不担心,我就想有了手电还怕什么呢。然后我就勇往直前,奔向沙漠了。我记得下午五点之前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大把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洒下来,像一把一把的金属粉末,落地无声,融进那个金黄色的的大漠里,山和沙丘的线条如同刀切斧刻出来一样,真的是太让人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