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主页 > 名人演讲 > 文娱名人 >

于丹师大昆仑名师讲坛演讲稿——阅读经典 感悟成长(12)

2012-08-18 08:00 浏览:

  向中国文化学什么呢?学一学儒家所提倡的“将心比心”。朱熹说,“如心为恕”,他还说“推己为恕”,把自己的心推到别人的身上。中国人把好的心情推到别人身上,这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对自己家老小好,我就对别人家也好。要是不好的事,也要推己及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喜欢的事,别人一定也不喜欢,这其实就是将心比心。
  你们可能会觉得中国文化好难,卷帙浩繁,可是你要把它还原在当下呢?你做起来可能就有一些行为的机智。大家仔细看一看,中国儒道释这些经典,会发现它的操作性非常强。就说“仁”这一个字:一个人问孔子,“什么叫仁啊?”,老师说“爱人”,好好地发自内心去爱别人,这就叫“仁”。同学还不理解,“你告诉我怎么做,它才叫‘仁’呢?”老师说,“好吧,我给你五个操作原则,叫做恭、宽、信、敏、慧。”我们今天来看看孔子给的这五条操作准则跟大家的生活有没有关联:
  第一个字“恭”是哪个恭呢?是恭敬的“恭”,孔子说“恭则不侮”,哪个“侮”呢?侮是单立人加个每天的“每”,什么叫“恭则不侮”,就是说你想自己的生命不招来一些无端的羞辱,不招来一些摩擦冲突,你就先要毕恭毕敬地去对待别人,发自内心对人恭敬,你自己当然就会活得有尊严。这个道理其实很多人听着简单,做起来难。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重要,在现在的大城市里精英就更觉得自己重要,所以一点事情就觉得这违背了我的意志了,这件事情怎么没有尊重我的安排呢?所以越强调自我中心的人,越容易和别人有冲突。恭敬这种事是内敬决定了外恭,内心能体会别人的不容易,对人要有一份体谅和恭敬,自己行为上做就能随和很多。越恭敬的人是没有力量能去侮辱他的,“恭则不侮”,保持尊严最好的方式不是剑拔弩张,而是生命谦和。我们说一个大学里面流传很广的真实的故事。大概是十几年前,在北京大学,有一个考上大学的、趾高气扬的小伙子,在金秋九月去报到,天很热,扛着行李进去,到处都找不到报到的地方,迎面看见过来一个穿着中山装瘦瘦的老校工摸样的老人,小伙子咣当把行李往那儿一搁说:“老头,帮我看会儿行李”。老人说,“好”。他就走了,找了一大圈找到了报到的地方,跑回来扛起行李走了。他发现周围的人都对他侧目而视,那老人就在那儿认认真真地给他看了半天。终于有人跑上来跟他说了一句话,“你知道刚给你看行李的是谁吗?那是季羡林先生。”这是北京大学广为流传的一件事情,这个故事其实一直让我在想什么叫做身教胜于言传。你们想想你们遇到不礼貌不恭敬的人,你可能早就想教育他,有人冲突冒犯你的时候,你觉得我占着理,我干嘛不讲理,但是看看季先生这样一个大家,这样一个学术的泰斗,会因为他站在暴晒的太阳底下给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看了一会儿行李,,大家就不尊敬他了吗?一方面,大家更恭敬他的人格,另一方面,他也以身教真正教了新入学的学生。所以大家要知道,生命的陶冶不在于说遇到一点事情剑拔弩张,而是有一种谦和的力量,它是一种柔韧的力量,他不是那种硬对硬的直冲,但是,它确保你的生命有尊严。对别人恭敬一点,发自内心地对人有一种善意,它就能让你一直带着这种尊严去行走一世,这就是第一个字“恭”字,叫“恭则不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