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主页 > 文明道德 > 文明礼仪 >

中学生礼仪——谈谈 “礼仪”和礼仪教育

2009-05-27 08:00 浏览:
  \"礼\",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并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加以强调,提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礼仪教育,是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 重要思想的具体措施,是加强学校德育的重要切入口,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烂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任所欲为等形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自古以来\"礼仪之邦\"的美称,会不会断送在当今的青少年手中。可见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青少年学习\"礼仪\",首先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同志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其次,学习\"礼仪\",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侮辱、歧视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正确的自尊心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青少年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时,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作为动力和导向,在青少年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